福宁州战役:福建战局的全面崩盘
1646年五月,鲁王监国政权在浙江溃败,1646年十月,隆武皇帝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李成栋部清军俘获,不久遇害,刚刚建立一年多的隆武政权就此宣告灭亡。虽然说在不到半年的时间之内,两个南明政权先后溃败,但这并没有降低东南沿海地区的反清怒火,越来越多的军民为了反抗清廷的暴政走上了反清战场。
虽然说鲁王在浙江以极其窝囊的方式丢掉了大多数的州县,但是鲁监国政权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在清军渡过钱塘江之后,忠心耿耿的原石浦游击将军张名振保护鲁王迅速撤到了海上。在朱聿键这个正牌的南明皇帝活着的时候,作为亲王监国的朱以海的地位实际上是非常尴尬的,因为明代所谓的亲王监国可以被视作为皇帝出世的时候的代理执政,在南明时期更是朱明宗室子弟成为皇帝的必经之路,所以监国一向是个很敏感的身份,甚至完全可以等同于皇帝,所以在1645八月到1646年的十月份,南明王朝处于一国两君的窘境之中,虽然隆武皇帝得到了大多数残明势力的承认,但是一国两君毕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对于朱以海本人来说,这种境地也相当不妙。
但是现在福建朝廷完蛋了,“老叔”朱聿键也死了,浙江、福建一带的抗清势力也没得选了。
展开全文
其实相比于弘光皇帝、隆武皇帝以及在同年登基的永历皇帝朱由榔,鲁王朱以海可以说是相当能战斗的一位君主。浙东失守之后,朱以海在张名振的保护之下撤往舟山,盘踞在这里的隆武朝廷肃虏伯黄斌卿拒绝接纳之,鲁王及其部下只能在城外居住,三个月之后,由福建而来的郑彩见朱以海无地可依,于是将朱以海迎往厦门,君臣两人相处了大约两年的时间,郑彩虽然不愿意效仿郑芝龙剃发投降清朝,但却很愿意学习一下这位族叔操纵君主的手段,郑彩先谋杀了内阁首辅熊汝霖,义兴侯郑遵谦十分愤怒,郑彩又逼迫郑遵谦投海而死,想当初还是生员的郑遵谦以微薄之力和众朋友起义于浙东,那是何等的英雄,谁能想到最后居然屈死于郑彩之手。
虽然在这两年间朱以海和郑彩的关系日趋恶化,但是很明显,鲁监国政权领导之下的抗清斗争并没有因此而减弱分毫。
1647年正月,鲁监国于长垣誓师,郑彩之弟郑联,提督杨耿等人率兵来会盟,同月,平夷伯周鹤芝部攻克海口,二月初一日攻克海澄,初五日攻克漳浦县,但是清军迅速回援,周鹤芝战败被迫退往海上。
七月,明朝郡王郧西王朱常湖在鲁监国的号召之下起义攻克建宁府,有接连攻。攻克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等县城。八月初,这支义军在袁崇焕旧部,清浙闽总督张存仁的镇压之下失败。
然而明军势力却依旧不减,从八月到十月连江、长乐、永福、闽清、罗源、宁德等县城复为明守,原隆武朝廷大学士刘中藻也在自己的原籍福安县城反清,并且夺取了福安县城。
也在这个月,明军首领王公哲、王祁、朱峰、陈文达、冯生舜等人率军进攻福宁州,福宁州的清军涂登华、章云飞等部抵抗明军。十月初一日,章云飞和王公哲于赤岸桥头交战,王公哲被打败,战死300余人,部将敖卓阵亡,十月十三日王公哲纠集王祁、朱峰、陈文达、冯生舜等人将福宁州城团团包围,冯生舜扎营于城北,西陈文达扎营于城西,朱锋等人扎营于城南,双方僵持到1648年的二月初五,城内的粮草已经消耗殆尽,福宁道潘映娄不得不出城和明军议和。
但接下来令人不解的一幕就出现了,根据后来的清方审讯此战中降明后又逃走的福宁道潘映娄的记录来看:双方议和之后“伪巡按吴明中携伪鲁王敕印入城,升涂登华为振威伯,潘映娄为太仆寺少卿,章云飞为桓武军门,宋若苏为兵部员外,在各官衙门开读”看起来好像投降了,于是王公哲派遣标官陈功,赖天成等人带领三百名明军官兵入城,结果涂登华、章云飞以犒赏为名将这300人全部诱杀,赖天成也未能幸免。
这就很奇怪了,按理说城内清军粮草已经吃光,是不应该用这样的绝世狠活挑衅城外明军的,但是人家既然敢这么做了,就一定有原因。在赖天成被杀害之前,城外的明军其实发生过一次小规模内讧,冯生舜和王公哲发生冲突,冯生舜带领部队出走,离开了福宁州,明军的包围圈自己开了一个口子,于是福宁州“城门随开,稍通盐米”城内的困难得到了缓解,这大概也是章云飞挑衅王公哲的底气,而王公哲面对包围失败的事实,也是“计穷”,又派遣“海贼”张时任、林奇观、刘虎、叶瑛入城和清军会盟,然后携带鲁王官印的巡按吴明中就进了城,再然后就发生了诱杀事件。
所以说这很明显是个圈套,给养危机的暂时缓解和明军的小规模内讧给了城内清军“我能反杀”的错觉,可怜的陈功、赖天成以及300多明军官兵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掉了脑袋。但是很可惜,错觉就是错觉。
在福宁州城西的明军陈文达部 见王公哲部下赖天成、陈功二人被诱杀,于是派人到福安县请来了刘中藻部增强兵力,并且请刘中藻主盟。明清双方一直僵持到了四月五日,城内的给养再次耗尽,章云飞不得不硬着头皮出战,结果一战白给,本人逃窜到松山后来向鲁监国政权投降,涂登华、潘映娄率兵突围,结果涂登华被刘中藻活捉,潘映娄被冯生舜麾下的卢守谱捕获,之前由王公哲派进城内的张时任此时不知为何也被刘中藻捕获,刘中藻将其捕获之后,凌迟处死,不知是因为张时任此时已经叛变,还因为别的。不过无论如何,福宁州至此被明军占领。
1648年上半年,福建东北地区的周线基本上被复明义军所占领,监国鲁王朱以海亲自到前线指挥攻打福州,城中清军心惊胆战,不但要防止明军攻城,还要提防城中百姓响应明军。到1649年年初,清廷派遣重兵南下配合福建清军大举反攻,复明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力低劣,郑彩和鲁王又发生了激烈争斗,同时在漳州和泉州一带活动的郑成功、郑鸿逵叔侄也没有和鲁监国军队统一行动,这些也就导致了闽东北的抗清义军被清军逐个击破,朱常湖、王祁先后败亡,1649年四月十二日,清军夺回了福宁州,刘中藻亦自杀殉国,福建战局至此全面崩盘,鲁王难寻一块栖身之地。
所以综合来说,明军依旧是那两个老问题,第一是难以抵挡自北方而来的满汉八旗军。内部团结就不说了,很明显无论是王公哲也好,还是刘中藻也罢,他们手下所谓的“明军”大概都是自己招募的市民和农民,或者是受过军事训练的旧明乡兵,这些人数量庞大,但战斗力却难以保证,说他们能对付自北方南下的满汉八旗军,这是件很难让人相信的事。第二就是老生常谈的团结问题,这点其实后来有个叫孙可望的人把这件事情解决了,只不过用的不是官爵、赏赐和圣旨,而是铁拳,这些自四面八方而来的地方势力,想要把他们捏合在一起,本来就很难,所以只有以最为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这些人才会乖乖听话,但至少在此时,南明政权还是没有办法找到这样一个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