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创中国先河,奠定中国最重要的的一个帝国

Connor 火必官方下载 2024-06-03 41 0

要说中国最有意思的一段历史,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能够看到各种先进的哲学思想,还有层出不穷的有才能的文官武将,所出的牛人之多是任何朝代都不能比的,在战国时期“士文化”的灵活,以及能够“自由”的各为其主,很像现在给Boss打工的状态,如果遇见赏识自己的人,在哪发挥余热都可以。这就造就了战国时期人才济济的现象。

战国七雄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一段历史预示着分分合合的天下慢慢要往一起凝聚,而秦国最终从这多年的土地兼并战争中笑到了最后,我们可以看到秦国称霸的根本原因,在多年边疆的建设中,默默的走上强国之路,直到国力十分强盛之时才与其他六雄争霸,应该说秦国相当有心机啊。而最后奠定秦国称霸的一场战争就是长平之战。

中国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创中国先河,奠定中国最重要的的一个帝国

虽然长平之战后秦国没有立即统一中国,但是长平之战的威力给战国诸国敲响了丧钟,而长平之战的迷人之处不仅在于它是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还在于这场战争之中几乎包括了战国时期最有才能的一群人的终极对决,这是划时代的景象,能看到这么多优秀的人在同一时代已属不易,长平之战却囊括了廉颇、白起、范雎等一流人才。

战国末年,秦国妄图称霸,在前270年的时候曾经攻打过赵国,然而赵国当时有名将赵奢也就是赵括之父领军抵抗秦国,秦国败北,不过秦国后来得到一人才即范雎,随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范雎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他原本是魏国人,由于被须贾嫉妒迫害投靠了秦国,他提出让秦国远交近攻,先打魏国,然后再对付韩国。结果韩国被秦国拦腰截断。

中国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创中国先河,奠定中国最重要的的一个帝国

展开全文

眼看要亡国的韩桓惠王想跟秦朝妥协以求生路,于是愿意交出上党地区给秦国,秦国很高兴,可是却出了岔子,原来上党的郡守冯亭心有不甘,不愿意向秦朝称臣,本该投降秦国的他跑到赵国去了。冯亭派人跟赵孝成王说只要赵国出兵帮上党,自己就带着城池归附。

赵孝成王动心了,不顾赵豹的劝阻接了这个烫手山芋,不过这只是赵王第一次犯错。接收了上党之后,秦国不愿意了。前261年秦国军队夺取了韩国的缑氏和纶氏,第二年秦昭王命王龁占领了上党。上党到了手里秦国没有停止进攻,直接向赵国的方向奔去。赵国这边是大将廉颇镇守长平,我们知道廉颇是通过《将相和》的故事。

中国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创中国先河,奠定中国最重要的的一个帝国

不过廉颇在当年六月被秦兵打退,尉城和故谷城皆丢。廉颇退到有利地形修建壁垒,闭城不出,而秦军屡攻不下。虽然廉颇非常被动,而且按兵不出,这并不代表廉颇无计可施,他其实久经沙场,处于劣势的廉颇要以守城拖垮秦军,之后再找机会进攻。然而赵孝成王却不懂廉颇的苦心,不满军队不应战。

但是另一方面赵王又在进攻和求和之间左右摇摆,他再一次没听劝谏决定去秦国求和。秦国利用赵国的求和大做文章,使得其他国家都以为赵国和秦国结盟而再不肯帮助赵国,赵国的境况非常孤立。不过秦国还有计谋,把气急败坏的赵王玩得团团转。秦国散播了“不怕廉颇怕赵括”的谣言。

中国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创中国先河,奠定中国最重要的的一个帝国

秦国知道赵王早就不满廉颇,就以此动摇赵王换将的决心。结果赵王真的中计,做了战争中最忌讳的事--中途换将,把廉颇换成了赵括。这就是纸上谈兵的由来,其实赵括这个人毕竟为名将侄子,还是非常有才能的,从小就熟读兵书,人很聪明,但是就是欠缺了战争的经验,连白起最后都说其实赵括仗打得不赖,只不过是遇见经验丰富的白起了。

赵括的母亲和丞相蔺相如劝谏过赵王不可换将,但赵王不听。赵括带着20万大军主动进攻秦军,不过赵括以为对垒的是秦将王龁,而秦国其实也暗中“换将”,白起成了主将。白起起初命军队佯装溃败,赵括没有怀疑追到了秦国营垒。见赵括上钩白起派出了25000人出其不意截断赵军后路,然后再派5000骑兵将赵军一分为二,各个击破,再截断粮道。

中国最经典的一场战役,创中国先河,奠定中国最重要的的一个帝国

赵军只得原地修营垒防守,断水断粮的赵军最后饿的互相残杀,吃起了人肉,赵括突袭了多次都失败了,最后死在秦军的箭下。然而秦军并没有放过投降的赵军,而是将他们全部杀掉埋掉,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共杀掉45万赵国士兵。长平之战后,秦本可以继续灭赵,结果因为秦国将相不和作罢,赵国再无力抗秦,奠定秦一统大局。秦,中国最重要的一个帝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

评论